快报 > 中视传媒网 > 首页 |   加入收藏 
头条新闻 | 新闻快讯 | 广播视频 | 人物周刊 | 基层声音 | 名企专栏 | 魅力地方
滚动播报 | 特别关注 | 地方观察 | 媒体瞭望 | 经济与法 | 权益保护 | 财经资讯
快报 >   新生活快报 > 基层声音 > 正文
公 与 私
文章来源:  作者:杨德振  2019-11-27

      公与私 


作者:杨德振


      公与私,是每一个人的信仰、信念所展现出来的两种对立的人格态度和行动写照,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低的体现,是一个人灵魂是否高洁的测量指标。


      “公”是什么?就是公众、大家、单位乃至国家,是指每一个人生活、生存、生长的必不可少的外围空间单位总称。“私”是什么?就是私人、个体、小家庭、小团队,是指每一个人生活、生存、生长的必不可少的内在空间组织概括。用佛教的话说就是,做事凡是利人的都是“公”,做事凡是利己的都是“私”,这是以“利”来区分一个人的“公私”行为。这个“利”就是利益,在利益得失面前衡量一个人的取舍之道、分割之术,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“公私”之心。


      在这里,我给大家先讲一个出于公心、为众人利益而甘愿舍弃“私我”、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。

      吴凤,字元辉,福建省平和县人,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年)正月十八日,自幼聪敏过人,深明大义。童年就跟着他的父亲吴珠、母亲蔡氏,从福建老家迁到台湾来,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下。

      二十岁以后,经常和阿里山的生番做买卖,因此对于生番的风俗习惯,语言性情,都很熟悉,相处十分融洽,因为吴凤的做人诚谨笃实,所以极为番人所敬仰。

      后来政府为了安抚生番,招募通晓番语的人担任通事,这时吴凤年已二十四岁,应征为阿里山的通事,管理高山族的同胞。吴凤本着爱民便民的精神,像父母一样的爱护山胞,像师长一样的教育山胞,像朋友一样的帮助山胞,把一个原来很混乱的落后地区,治理得很有秩序。

      山地有一种牢不可破的坏风俗,每年秋季祭神的时候,一定要杀一个人,把人头作为供神的祭品,虽经吴凤谆谆开导,但山胞们积习已深,还是不能革除。后来想出了一个变通办法。他问山胞们:“朱一贵变乱的时候,你们跟从叛逆,一共杀了多少汉人,得到多少首级?现在骷髅还存在吗?”山胞们回答说现在还存四十余个首级骷髅,吴凤就晓谕他们说:“杀人是最大的恶事,为国家法律所严禁,以后绝对不许再有杀人祭神的事。你们既然无法革除习俗,可把旧存的四十余骷髅,每年用一个祭神,不准再杀人,如有故违,政府将派兵聚歼你们。”山胞们听从吴凤的意旨,从此四十余年没有杀人的暴行。

      可是四十余年过去,到了乾隆三十一年(公元1766年),旧存的人头已用完,山胞又请求恢复杀人祭神的旧例,经吴凤苦苦劝谕而止其妄杀。过了三年,适值饥荒,山胞们认为是没有杀人祭神而遭的天谴,大家声势汹汹的再向吴凤请求猎取祭神的人头。

      吴凤知道这次没有办法阻止,心上万分难过,哭著对山胞们说:“杀人是极坏的事,现在你们一定要杀人,那么明天中午到我办公处所的附近,见到一个红衣戴红帽的人,把他杀掉就是了。”

      第二日的中午,山胞们拿著刀枪和弓箭,到了吴凤办公地方的附近,真的看到了一个红衣红帽的人,一时弓箭齐发,把那个人射死。大家走过去正想把那人头颅割下来,但仔细一看,原来就是他们平日最敬爱的吴通事,山胞们悔恨交加,悲恸万分,痛哭之声,震动林谷,他们为了悼念吴凤,从此就把杀人祭神的多年恶俗,自动的永远革除了。


      吴凤以百姓生命为重,公而忘私,大公无私,革除杀人恶俗,甘愿牺牲自己,成全别人,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,惊天地,泣鬼神。类似这样具有公而忘私、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的人,在古代还有许多典范:后羿射日,救黎民于火烤热蒸之中;夸父逐日,留温暖给人间;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;神农氏尝百药,救助天下苍生;愚公移山,造福子孙;西门豹治邺,福泽民众……等等;在今天的中国,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是一个践行“大公无私”精神的伟大典范。他去世时,没有任何财产留给子孙,仅有的上百万元稿费还上缴给了党组织作党费,真心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襟怀坦白、无私无畏、高风亮节。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公而忘私,勇于献身以及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,成为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道德楷模和学习榜样,凝固成“雷锋精神”,滋养和润泽几代中国人的心灵,被世界各地人民广泛传诵和赞扬;类似雷锋式人物在中国还有:焦裕禄、王进喜、孔繁森、牛玉儒、郑培民、杨善洲、袁隆平、吴仁宝等,他们都有一颗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心和一种“天下为公,以公为先”的情怀,忘我地工作,默默地奉献,为大家,舍小家,直到献出“小我”的生命也在所不惜。

      这种精神和情操是全体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灵魂导师,它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要以国家利益、民族利益、单位利益为重,抛弃各种私心杂念和利己主义思想,把中国的事做好,把民族的事维护好,把本单位的工作搞好。
      说到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,我们有必要从人性角度出发,去阐释公与私内在的关联和认识上的把握以及行动上的做法。
      美国一所大学的社会学教授,做了这样一个实验。
      他要求学生们在下面的三种情况下,选择其中的一种,对其进行捐助。
     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严重旱灾,许多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。
      二是大学中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,因为无力负担学费,已处于无法继续学习的困境。
      三是购置一台复印机,放在系办公室里供学生们使用。
      学生们以不记名方式选择,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五选择捐钱买复印机;有百分之十二的学生选择捐钱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;只有百分之三的学生,选择捐钱援助非洲的难民。
       这个实验一方面说明了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关心他人的困难,愿意给予帮助;另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学生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。
      当然,如果引导得当,学生们的选择也会有所变化,也会表现出更多的无私奉献。
      无私奉献是高尚的,但是,对更关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选择,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,其中也有积极因素。明白人性的这个特点,并妥善地加以引导,可以成全许多有益的事情,让人们自觉向“先公后私”方面转化。
      一趟客运列车,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而大伤脑筋,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:
      “为了大家的舒适,请随手关门”。告示贴出后,情况虽然有所改变,但收效不是很大。后来,列车长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,将告示改写成:
     “为了您自己的舒适,请随手关门。”
      从此以后,车门基本上都关好了。
      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,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别人。自己怎样对待别人,别人也就会怎样对待自己。给人一束玫瑰,会留下一缕芬芳。帮助别人,就是帮助自己,即使不是直接地帮助自己,也是间接地帮助自己。
      由此可见,世界上完全“无私”的人是少之又少的,犹如凤毛麟角。但要做到“大公小私”是人人可为的。这里有必要说明,在公与私的态度和行动上,还有其它几种类型可供人们区分、选择的:从程度上分,有的人大公大私,有的人大私小公,有的人无公有私,还有的人无公又无私;从时间上区分,有的人先公而后私,有的人先私而后公,还有的个别人既不先公也不先私,又不后私又不后公;从性质上区分,有的人损公肥私,有的人因私废公,假公济私,还有的人公款私用,公私不分……世上难得一见是以私助公、以私成公、转私为公的人,如有,那是真正的人杰,真正的人性光辉闪耀。
      在大力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,我们每一个人出以公德公心,务实谋事、踏实创业、老实做人,乃不失为做人的气节和本心。实践证明,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、什么职业,如果怀揣“以国家利益、民族利益、集体利益为重”的思想,向公弃私,绝不会为私心和蝇头小利而迷失方向,放纵人生,以至于贪腐成性、坑蒙拐骗、见利忘义、自私自利、贪赃枉法、谋财害命……所以,从某种程度上讲,私心就是人性的腐蚀剂,黏上了这个腐蚀剂迟早会“出事”。处处维护公家利益的人必受人们的欢迎和尊崇,出于公德公心干事的人必定受人们的拥戴和推崇,从精神层面上讲,这正是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写照,是灵魂深处发出的最独特的声音。


      文章作者:杨德振(广东作家、酒店职业经理人、心智研究专家)
      文章整理:顾文革

      责任编辑:康永周


打印本页 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    
本站原创内容归本网版权所有,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使用  京ICP备11039553号-1